您当前的位置: 吉隆坡新闻网 > 科技 > 创新进化,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丨北大创新评论

创新进化,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丨北大创新评论

发布日期:2020-12-16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产业化的落地,在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代表的产业趋势已成为推进我国产业结构化升级的核心力量。信息技术产业是一条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产业链,是智能化时代社会发展的底层基础之一,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推手。中国信息技术创新之路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需要!

2020“INNO CHINA 中国产业创新大会"于2020年11月28日在北京万达文华酒店盛大开幕,本次年度大会以“产业创新、生态突围”为主题,聚焦科技和创新驱动的新经济增长模式,共设置北大创新评论年度论坛、中国信创产业发展峰会、中国流程自动化产业峰会及中国产业服务生态峰会。

本次大会邀请到中软国际云智能业务集团CTO马达先生、浪潮集团数字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周恒先生、国联股份高级副总裁潘勇先生、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赵亮先生、智唐科技创始人朱垒磊先生共同就“创新进化,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与北大创新评论执行主编谢艳老师展开思创者对话。

从左至右:北大创新评论执行主编谢艳、中软国际云智能业务集团CTO马达、浪潮集团数字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周恒、国联股份高级副总裁潘勇、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赵亮、智唐科技创始人朱垒磊

PKU

以下为对话精华实录:

谢艳北大创新评论执行主编:中国产业创新发展面对数字经济动能下的新趋势、新挑战、新周期,随着结构性的升级提速,产业发展必然会不断自适应并加速裂变,科技和创新驱动的新经济增长模式是北大创新评论关注的重点。信息技术产业做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之一,将基于通信网络基础、新技术基础、算力基础创造新一轮的产业价值升级,具备实现创新引领的现实基础、释放经济活力的强劲引擎、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支撑的战略意义。首先我想请教各位嘉宾:

问:信息技术产业的升级发展做为支持数字经济总体价值提升的核心力之一,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您认为信息技术产业生态当中都有哪些创新机遇?

中软国际云智能业务集团CTO马达

马达中软国际云智能业务集团CTO:刚才谢主编提到了产业创新的问题,比如说在信息化领域,我们讲的创新大概分三个层次:

在数字化领域,将带来应用、体系、文化三个层面的创新。其中,应用创新即是面向最终客户,通过创新的智能化、数字化产品或解决方案为其业务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体系创新则是指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创新的治理体系推动数字化进程。

而在生态领域,横向上,通过基于AI、大数据、5G等先进技术的协同创新,将诞生大量的面向不同行业的创新应用;而在垂直方向上,从芯片、中间件、操作系统到上层应用体系的形成,将推动整个信创产业的完整生态构建。

浪潮集团数字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周恒

周恒浪潮集团数字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我觉得数字化才刚刚开始,需要我们底层的物质、信息以及能量,都需要一个非常高的要求。

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在生物上怎么数字化,就像一滴血液或者一个细胞里面,DNA或者是生物信息,用我们传统的数字化处理技术的话处理不了,或者说没法去支撑,能源消耗会非常高。

世界数字化、生物数字化以后,反过来我们的数字化要怎么能够和现实世界孪生起来,然后能够更加的智能化,也像一个更好的生命体,能够处理复杂的事件。

数字化和智能化相互交融,这里面未来的空间是大有可为。就目前而言,大家都才刚刚起步,机会非常大。

国联股份高级副总裁潘勇

潘勇国联股份高级副总裁:在实践过程当中,我们自己是感受到有两方面比较重要:

第一是中国工业领域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目前受到的关注度是很少的,大家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到了国企、央企这些有支付能力,并且有国家政策推进力度的企业身上。但是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活力来源,因此我认为在未来应该可以成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创新发展方向。

第二,现在的企业在进行自己数字化推进的过程当中,会遇到三个问题:

问题一,大量数字化的工具不知道该怎么选择,缺少专业的知识。

问题二,现在很多产品的功能过于丰富,而对于很多的企业上手使用而言,实际上有五六个核心功能用起来就好了,因此过于丰富的功能会导致他们的实施周期增长以及实施成本偏高。

问题三,付费意愿很低。如果我们能够在中小企业核心产品的改造以及落地实施上有一些创新性的进展,未来能够在某一个领域内让你的产品具备非常大的市场占有率和渗透率,它一定会成为一个新的独角兽企业。

这就是我观察的两个情况。谢谢!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赵亮

赵亮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最近我提出了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叫做信数智一体化顶层设计,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一个概念?是因为我们到了今天,我们就不可能再沿用以前的模式,以前企业搞信息化,比如说搞ERP也好,搞生产制造也好,他就上一套系统。

到今天,我们就必须把信息系统和将来我要做大数据分析以及哪个部分我要做人工智能,把三者之间串在一起来考虑。比如说我们有一个投资项目,以前信息系统只要给他一个结果数据就完了,投资这个月挣钱了,这一年挣钱了还是没挣钱,给一个结果数据就行了。

现在我们必须要知道过程数据,比如说他在哪个月因为什么,原材料涨价还是关键技术没过关等造成的亏损,我们还要知道外部数据。比如说国家政策的变化,国际环境的变化,我们要从大数据的结果让我们的信息系统,制造的那些数据能够为我所用。

未来的大数据是一个人人的大数据,每一个岗位的人都需要大数据、人工智能来帮助他完成他的业务操作,所以我认为这可能代表着我们的价值链还有创新的一个方向。

智唐科技创始人朱垒磊

朱垒磊智唐科技创始人:国内信创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泛信创产业,不只是在信创名单里的企业,包括我们的大数据方向、人工智能方向、信息化方向,都将会有更多优秀的国产软硬件产品的出现。

其实现状是非常令人鼓舞的,就是咱们的软件行业,不管是人才的平均素质还是说产品用户体验的程度,尤其是因为中国这么庞大市场所催发的产品多样化程度,都已经是世界领先的水平。

我作为从业者,感觉到过去10年是中国互联网人的黄金年代,但未来10年应该是中国信创人,是中国真正技术人、产品人的黄金年代。

谢艳北大创新评论执行主编:谢谢嘉宾。刚刚大家已经对创新方向及生态发展进行了交流,现在我们将深化探讨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问:国产软硬件生态体系在过去三十年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未来您认为最有挑战性的领域及最值得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方面呢?

马达中软国际云智能业务集团CTO:接着刚才谈到体系的问题,之前我们在信息技术上提到一个IT治理体系,包括公司治理、社会治理的一个支撑体系,在互联网时代,甚至于后互联网时代,面向政企的IT治理体系该如何搭建,这是我们现在核心关注的一个问题。

IT治理体系需要解决多层治理问题,包括涉及混合云架构、传统大型机小型机架构、多平台架构整合的架构治理;涉及数据融合、数据可视化的数据治理;涉及流程再造、流程优化的流程治理,都将成为驱动政企数字化的重要基础。

周恒浪潮集团数字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一定是在关键技术、关键环节,技术领先了就能够发展出来一个生态,有马太效应,技术不领先,你跟在后面就是落后,生态别人发展起来了,你跟在后面就只能喝汤。

总体来看产业链都很长,围绕着新型材料、物质、计算范式,还有新型人工智能体信息的利用等方面。我觉得现在不管是从存储上还是计算上、通信上,像我们的量子技术,我们新生物体基因等存储技术,在这些新的技术上,我们一定要走在前面。

所以说这种根的技术,大家要抓住,核心还在于说人才要跟的上。人才跟不上,我们想去牵这些牛鼻子也牵不住,人才这块我们现在也是做很多工作,和教育部、工信部等,怎么去培养一通百通的底层人才。

比如像冯诺依曼,他原来搞数学的,物理学也行,他还能发明计算机模型出来,他一通百通。现在科学分科分的很细,包括计算机这块都分很多专业,物联网、人工智能、软件工程、计算机、大数据等,大家有时候就很狭窄了。如果不能把例如数学、逻辑学、材料学等基础科学,以及复杂系统的架构、总体设计、系统工程,不能把这些东西串起来,在每一个细分领域我们就只能做微创新,当然微创型也是一个好事情。

如果我们能够在摩尔定律失效、香农定律停滞不前的时候,能够快速去追进,是一定会有突破。所以说人才方面、教育方面是我们需要加强的地方。

谢艳北大创新评论执行主编:谢谢周老师,我觉得这里提到了很关键的两个问题,第一这是一个系统性建设与发展的过程,第二这是一个复杂性的工程,这个复杂性就在于说在最开始我们建立世界观的时候,我们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就不能用一种很狭窄的概念去进行,最终才能完成系统性、复杂性的进步发展。

潘勇国联股份高级副总裁: 我跟大家的观点是一样的,制约的瓶颈我觉得在人才,但是细节上可能不太一样。在我们看来,缺少的叫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因为我认为数字化技术在产业内的落地,根本逻辑是在于你要用数字化的技术去解决原来传统产业和传统流程当中的问题,这是最根本的目的。

既然解决问题,你就需要有一个懂传统行业的人,能够把原来传统行业里一系列的流程、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找出来,能够知道怎么样用新的技术去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的话才能够推动我们的企业和产业一步一步往前去迈进。

既懂传统产业又懂技术的人才,在我们看来是比较难寻找的,并且这种人才在高校内很难培养,只有投入到企业的一线实践当中去,并且经过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能够找到这样一个知识结构搭建体系。

做实施的人,如果根本不知道企业要什么,企业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两边之间没有任何的信息沟通情况下去做这种实施,我觉得几乎不可能成功,所以我希望未来我们信息化的技术在具体的产业落地的时候,能够规避这种问题,这也是我们产业互联网平台希望看到和做到的事情。

赵亮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在产业链上如何引领创新,我很认同王金照老师的观点,我们做信息化不是对业务支撑和辅助作用,到今天我们在做信息化、数字化的时候,我们做的是一个平台和引擎的作用。我们要带动许多的创新,以新的商业模式、新经营模式出现。

举一个例子,我们做工业互联网,特别是大型工业企业,以前的扩张模式叫做投资性扩张,现在想把我们的产能提高10倍,我们得买场地、设备、生产线、招聘人员等,一大堆的事,你还不一定能把它扩张起来。

现阶段时代的扩张应该是平台型扩张,比如他建立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比如说在广东有上千家中小微企业,集中到这个平台来,形成一个行业的互助共享平台。

龙头企业收到订单以后他可以外包给别人,或者他把一些边缘产品或工序工部外包给别人,既把自己的产能做起来了,也把中小企业给盘活了,而且这种模式使得我们很多中小微企业走向了全球化,这种模式特别值得我们关注。

我们希望能够解决现在大量生产制造类中小微企业的生存问题,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平台型扩张的方式把大家救活,让大家能够生存下去。平台型扩张,你可以从一个地区走到全国,扩大到全球,都可以形成这种模式,是我们一个比较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模式。

谢艳北大创新评论执行主编:谢谢赵老师。我非常认同您刚才提到的观点,有两点,刚才提到的第一点就是在我们新基建中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首先要提到的是投入,这种投入对于我们整体市场当中更多的中小企业或者是我们每一个个体或个人,实现这个辐射效应应该说是不能够立即去展现的。

平台型扩张,我觉得是整体的环境问题,这个环境问题可以到行业市场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它是整体一盘棋工程。所以如果我们有投入,我们又有环境,投入在前面去引领,环境去塑造,同时也带动了整体的发展。我认为这是将来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

朱垒磊智唐科技创始人:我很受潘老师和赵老师的启发,这两位老师刚才提到的是针对中小企业的需求,如何让中小企业能够享受到信创发展、信息技术发展的红利。

我觉得是有两大类创新,一类是产品的创新,一类是技术的创新。

技术的创新,我觉得更多是针对KA,就类似于咱们中软和浪潮,可能更多是在大客户这块,尤其是银行、金融系统,大型的国企央企,需要特别复杂的技术类系统。

针对中小微企业,我的理解是产品创新为主。中国的优势就在于说市场大,企业类型很多,中小微企业的行业很多。所以产品创新也是我们非常值得去研究的方向,可以针对任何一个细微的领域,千行千业都可以成为一个好的产业互联网。

谢艳北大创新评论执行主编:谢谢朱老师,其实刚才朱老师也提到了一个关键点,就是商业发端的机会,这可能是一些中小企业,包括一些大型企业创新的事业群组或新业务的增长点的发展方向。因此,我想继续深化再问一个更具象的问题。

问:作为从业者,站在您的视角当中,您认为这个市场最好的、尚待挖掘的最直接的市场价值点在哪里,您认为创业和投资最好的机会在哪里?

马达中软国际云智能业务集团CTO:我认为站在创新和整合的层面是有机会的,一方面,以数据和算法融合驱动的新技术应用,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另一方面,对于提供解决方案、专业服务的企业来说,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将是行业大势所趋。

目前,在硬件领域,行业中已不乏在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上均有领先整合能力的企业,但在软件领域,这样的企业还相对缺乏。因此,软件领域的水平和垂直整合将是未来数字化创新的重要方向。

随着全新治理体系的日趋完备,产业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加速整合,整个IT产业将形成全新生态,届时,软件定义一切的时代将真正到来。而中软国际云智能业务集团也将朝着新的方向大步迈进。

周恒浪潮集团数字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我觉得大概分这几类。

第一,新基建企业,如大数据、区块链、以及人工智能等,它就像我们现在的运营商一样,他们也是一种基建,逐步地竞争可能会很激烈,没有特别高的利润,这一块可能不是特别适合的小赛道。但在新基建里有很多硬科技和黑科技,这是可以去突破的领域。

第二,新功能,我们在基建上去发展,比如原来是消费平台,前一波已经过去了,下一波可能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在这些领域,每一个细分行业可能都会有非常大的机会,增值非常大。如电力、能源、油气等行业,每一种细分产业里,可能都是上万市值,稍微提高1,就是100亿,提高10,就是上千亿的市值了,这里就蕴含着很多万亿市值的公司,就不像原来消费市场那样只有阿里、腾讯这几家,在细分行业可能会冒出来很多家。

第三,在新基建和新功能的融合改造上,里面有很多产品类机会、服务类机会等,可能适合原来比较贴近客户、贴近这个领域,懂客户、懂这个细分点的企业,像朱总说的,做一些小模式上的创新,做一些服务上的创新。

谢艳北大创新评论执行主编:我很认可周老师刚才说的。这其实也要看行业的基本场景,尤其在基建或科技类、支柱性如通信类的行业,应该是大平台,其他企业在延长链、服务链上。但可能在某些行业,像刚才您提到的,难道不需要拥有创新吗?当然需要,因为它长期就处于相对集中、绝对零散的状态,是做泛化的广连接、还是做深度的打穿,我觉得都是有很多商机在里面的。

潘勇国联股份高级副总裁:信息技术产业应该是刚刚起步,所以在哪个方面我觉得都有大量的机会存在,可以进行投入和创新,只是要注意,首先规避和一些大型巨头的直接竞争,从一些小的点切入。

举个例子,我们做的产品里有一个原材料叫高钛渣,它的分拣过程一直都是中间有一个传送带,两边做人工视觉识别。我们想把它转换成机器自动分拣的流程,在国内大概找了三四个大的做视觉识别的技术企业,都解决不了。

现在在天津和上海找了两个小公司,投入全部的精力做算法的识别技术,我觉得这就是机会,因为这会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你一旦把这个东西做出来,在很多领域应该都是可以进行普世性使用的,这个至少可以帮助这家企业存活下来,并且未来得到更大的市场空间。

我们的一个判断,未来所有的产业一定是围绕数据运转,掌握这个产业核心数据资产的企业,将会成为这个产业运转的核心,如果这个假设成立,会有两个问题:

问题一,谁从现在开始去推动这个产业的数字化进程?

问题二,谁会在未来掌握这个产业的核心数据资产?

我觉得这两个领域里存在着无数的创业机会和投资机会,但凡你构建一个基于这个产业数字化工具的生态闭环的系统,它的护城河会极高,数字化迁移成本是极高的。

再者,如果是通过这套系统掌握了这个产业的核心数据资产,你的位置在未来几乎不可动摇。

所以,我觉得这都是成为未来核心的机会所在。

赵亮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从软件产业来看,我比较认同Ganner在去年提到的十大趋势之一“平民化开发”。

所以,在中国的创新可以是靠大量的市场总结出来的创新,一个是在边缘地方我们能够找到创新点。

国内用户量这么大,可不可以提出,在软件编制过程中,你见过这么多的流程、这么多的场景、这么多的角色、以及权限分配,能不能用人工智能替代人工来做程序开发、程序设计。比如我什么软件也没学过,你给我说那些东西我不懂,我就是个业务人员,现在想做一个“三重一大”的流程和软件,你用人工智能一步一步地帮我做出来,最后做成一个我想要的软件,可能不可能?如果可能,这个公司将成为未来的软件巨无霸公司,但是它的前提一定是要有大量的用户积淀、用户场景、用户的最佳实践。

如果我就这三两个人,对这个产业根本不懂,想要做出来是不太容易的,一旦做出来,不光我们可以屹立在中国,在世界上也应该处于领先地位。

举个例子,现在做软件的企业有点像开出租车的,人家上来以后,即不会开车,也不懂路。未来的软件应该是“智能驾驶”,你上去之后,只要说一声我要去哪,汽车自动就去了,你说太冷了,马上给你热一点,要个什么音乐,马上就播放。

这时候可以不会开车,但我给你服务的还非常好,而且在后面通过云端了解你的车况、遇到的各种需求,但又不干扰你。

我觉得这是我们未来软件业的服务热点。

朱垒磊智唐科技创始人:太黑科技的,可能需要特别大量的投资,更容易投资的事情,我认为“自动化”这个关键点很好。

我把自动化看成是基于信息化和智能化之间的阶段,过去30年是信息化,有各种软件,自动化是比信息化高一个层级,不只是给你开发一个软件,让你去用那个软件,其实已经能够替人做一些事情,但又到不了智能化层面,因为AI是个特别大的概念,我觉得AI可以说是未来20年、30年的大方向,但近5年之内的方向,我觉得到不了特别人工智能,如下围棋或替代人的决策型的思维思考事情,机器还是不行的。

比这个层级智能化低,又比信息化高的,叫自动化就特别好。自动化指的是什么?比如潘老师提到的工业互联网里的工业自动化,其实是机械手、机械臂,在自动地操作一些生产线上的流程,其实不只是一款软件,因为它自己会动,但它干的又是很机械性、重复性的事情,只是在那儿给他指定了一个指令,并不是真的像人一样在思考。比如在可以动的机械手、机械臂、机器人、自动驾驶方面,属于硬件层面的自动化。

软件层面的自动化是RPA流程机器人,叫RPA流程自动化,指的是像白领在一个电脑上操作,需要打开什么软件,要做很多流程性、事务型的点击、打开、关闭等操作。

这些流程,一个机器人软件知道之后就可以自动做,它可能去调动信息化软件本身,所以它是高于信息化的,但遇到突发情况或特殊情况是不会处理的,只能处理一些固定的流程。

所以,我觉得自动化是一个中间阶段,近5年可能到不了黑科技程度,但是投资和创业特别好的方向,因为很实用、很接地气、很落地,承上启下,即继承信息化,同时又能够延展到智能化的方向,也是我自己本人关注比较多的领域。

谢艳北大创新评论执行主编:今天我们除了讨论宏观和中观,也会具体到细节层面,用宏观和中观去指导我们现在一些生产和生活的方向。

问:今天我们讨论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前世、今生与未来”,明天咱们还在这个行业里,如果让各位老师去选择一个新的业务方向,星期一您会做什么?

潘勇国联股份高级副总裁:我还是做我的本行,会把在座各位的系统整合起来,结合我对我们企业需求的理解,做出一套解决方案,在某一个细分产业领域内,做到6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那个时候,我觉得我构建了一个针对这个企业的基于数字化工具的闭环,企业的各个环节数字化改造,跟上下游之间的数据交互和流动,都会通过我所搭建的这套系统来完成,而且我一定会做这个事情。

马达中软国际云智能业务集团CTO:我希望真的能实现软件定义一切。

朱垒磊智唐科技创始人:星期一可能是我更想去各位老师的公司,去参观数字化等各方面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也向各位老师学习。

周恒浪潮集团数字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星期一我继续去写代码,解决核心数据库工作,继续去开发未来能够处理好传统数据库与新型大数据、以及未来人工智能的新型数据库的研发工作。

赵亮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数字定义世界,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所有东西,从软件来看都是被数字定义出来的,定义以后,就可以用智能操控未来,实际上就可以用算法、算力来控制这些东西的流动。因此,我觉得这个地方一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软件一定要跟大数据、人工智能做更深度的一体化顶层设计和开发,这代表着未来的方向。谢谢!